夜语文学网www.yeyuwx.com

“此时严惩杨鹤,恐动摇军心,但也不能不做惩处。

乔允升这般说,是为了公正执法,还是想借机铲除异己?”

说道:“此事容后再议。”

崇祯在权衡利弊,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杨鹤。

崇祯怒冲冲地说道:“朕要撤换杨鹤这总督,另选贤能!”

此言一出,大臣们顿时一片慌乱。王再晋急忙劝阻道:

“陛下,万万不可啊!此时临阵换将,恐生乱局。”

边说边焦急地挥舞着双手,仿佛在驱赶看不见的恶魔。

钱龙锡也附和道:

“是啊,陛下。新将不熟悉战况,更难应对啊。”

他不住地点头,满脸忧虑,如同被阴云笼罩。

周延儒心里暗暗叫苦:“千万别让我去顶替这位置,这可是个烫手山芋。”

崇祯冷哼一声:

“那你们说,该如何是好?

难道就任由这局势败坏下去?”

众大臣纷纷低头,不敢再多言。

崇祯在殿上走来走去,怒火未消,大声吼道:

“都给朕好好想想办法,若再无对策,朕绝不轻饶!”

崇祯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愤怒,他觉得除了毕自严,其他人都该杀,只是杀了他们谁来处理朝政?

整个奉天殿陷入一片死寂,只有崇祯的喘息声格外清晰,仿佛一头愤怒的雄狮在咆哮。

这时,内阁首辅温体仁微微向前一步,拱手说道:

“陛下,臣有一议。

延绥巡抚洪承畴能文能武,或可担此剿灭反贼之要任。

另外责令从各州府,从府库调拨银两,以备军用”

温体仁微微抬起头,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,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。

崇祯停下脚步,目光紧盯着温体仁,问道:

“洪承畴?

此人真能胜任?”

崇祯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期待,他不知道洪承畴是否能拯救这个国家。

温体仁连忙应道:

“陛下,洪承畴之前因围剿起义军之功被任命为延绥巡抚。

在延绥屡立战功,能文能武,且颇具谋略。

若委以三边总督之职,统领陕西、甘肃、宁夏等地大军,定能扭转局势。”

温体仁边说边比划着,试图让崇祯相信他的提议。

其他大臣们听闻,也纷纷交头接耳,小声议论起来。

兵部尚书王在晋说道:

“陛下,洪承畴确实有几分本事,但此职责任重大,还需谨慎考虑。”

王在晋皱着眉头,显得有些犹豫,仿佛在权衡利弊。

温体仁立刻反驳道:

“王尚书此言差矣,如今局势危急,正需果断用人。

洪承畴之才,足以担当此任。”

温体仁瞪了王在晋一眼,语气坚定,如同钢铁般坚硬。

崇祯皱起眉头,沉思片刻后说道:

“也罢,就依你所言。

传朕旨意,命洪承畴为三边总督,负责进攻起义军,务必尽快平息叛乱!

”崇祯心中虽然还有疑虑,但也知道目前没有更好的选择。

一名太监赶忙应道:“遵旨!”

崇祯又看向众大臣,厉声道:“若洪承畴此次再失利,尔等皆难辞其咎!”

大臣们纷纷跪地,齐声道:

“陛下息怒,臣等定当尽心竭力,辅佐洪大人平叛。”

大臣们磕头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,仿佛沉闷的鼓声。

崇祯挥了挥手,说道:“都退下吧,朕要好好想想。”

众人如蒙大赦,缓缓退出奉天殿。大臣们脚步轻缓,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再次惹恼崇祯。

崇祯望着空荡荡的大殿,心中忧虑重重,暗自祈祷洪承畴能不辜负他的期望,拯救这风雨飘摇的江山。

他缓缓走到龙椅前,坐下,手托着下巴,陷入了沉思,仿佛一座孤独的雕塑,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命运。

良久,崇祯从沉思中回过神来,起身走向殿外。

此时的天空阴沉沉的,似乎也在为这艰难的局势而哀愁。

崇祯望着远处的宫墙,心中感慨万千。

回到寝宫,崇祯疲惫地坐在榻上,皇后轻轻走过来,关切地问道:“陛下,今日朝堂之事可还顺利?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崇祯长叹一声:“唉,杨鹤战败,朕欲寻良将,却又不知这洪承畴能否担当重任。”

皇后安慰道:“陛下莫要太过忧心,相信洪大人能为陛下解忧。”

皇后看着年仅 21 岁的他,本应是风华正茂、意气风发的年纪,可现实却将他折磨得仿若年逾四十,不由得悲从心来。

然而,崇祯却无法安心,夜里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

长期以来,内忧外患的局势如同一把把利刃,无情地切割着他的身心。

朝堂之外,后金的铁骑肆意奔腾,边疆烽火连天,百姓生灵涂炭。

那一封封加急的战报,如同索命的符咒,让他夜不能寐。

而国内的农民起义更是如燎原之火,迅速蔓延,撼动着大明王朝的根基。

为了应对这重重危机,日夜操劳,批复奏章常常至深夜。

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生死存亡,他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
长期的睡眠不足,让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,那原本清澈明亮的双眸,如今只剩下深深的疲惫与无奈。

大臣们的勾心斗角、阳奉阴违使得他脸上的肌肤失去了光泽,皱纹早早地爬上了额头,那是岁月与忧虑共同刻下的痕迹。

他的头发也变得稀疏,夹杂着丝丝白发,仿佛在诉说着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。

数日后,前线传来消息,洪承畴整军备战,准备与起义军交锋。崇祯得知后,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。

可就在这时,朝中又有大臣进言,说洪承畴可能拥兵自重。

崇祯的眉头再次紧锁,心中的疑虑又加重了几分。

他召来王承恩,吩咐道:“让张若麟去洪承畴军中监军,盯着洪承畴,稍有异动,立刻汇报!”

王承恩领命而去,崇祯在宫中焦急地等待着进一步的消息。

一方面希望洪承畴能剿灭匪患,解除国内压力。

一方面又担心洪承畴领手握大军,不听号令。